乘国企改革东风 增科技创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4-09-30 16:32 来源:市国资委浏览次数:

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国企改革再次全力起航。2024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之年,浙江在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正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此,我们开辟“改革深一度”专栏,报道浙江国资国企改革案例,介绍改革典型实践及成果,抛砖引玉问策改革新方略。

乘国企改革东风 增科技创新动能

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加快实施。在新形势下,杭州市国资委以浙江杭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总抓手,以创新深化为关键招,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助力优化杭州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

以政府产业基金为切入点,发挥“科创基金+”集聚作用,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科创服务体系,助推杭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杭州科创基金累计合作子基金219支,批复总规模超625亿元,参股子基金已投项目中,约90%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培育上市公司超过93家,其中2023年上市4家。

改革聚能 塑造科创体系新优势

强协同,提升科创体系新效能。杭州市国资委打破市级基金原有的发改、财政、科技等多部门主管模式,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引导、创投引导、跨境引导等多支基金,集中统一纳入国资管理,升级打造规模1000亿元杭州科创基金,重点为杭州市人才创业、中小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政策性投融资服务。在杭州市国资委统筹协调下,基金各相关主体及市发改、财政和科技等部门协同发力,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成果转化基金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范。出台《关于打造“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科创基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金运行制度依据。

立新标,构建基金运营新策略。根据“打基础、利长远、增实效”原则,优化科创基金运营策略,发挥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的制度优势,以改革创新助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投资模式。创新采用参股子基金、主动管理和直接投资三种模式,加大科创基金投资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原创性科技成果和颠覆性技术项目支持力度。

创新让利和风险补偿机制。对科创基金实行分类管理,可选择同股同权或让利性出资模式。100%让利的创投类基金,让利期限4年;成果转化类基金可采取部分让利,让利性出资最高不超过出资额的50%,天使类基金可采取50%让利、50%同股同权,让利期为5年。如子基金出现亏损,成果转化类基金可对该子基金进行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最高不超过成果转化类基金同股同权出资额的50%。

放宽出资上限和针对性的返投要求。子基金模式下,天使类和成果转化类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40%,新制度不再设省市区出资上限。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成果转化类基金参股子基金对注册在杭州市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项目)的返投比例不低于1倍。

重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原动力。杭州科创基金下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主要投资具有市场前景、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等项目(企业)或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子基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一个创新平台设一个主题基金、平台与基金高度协同”的思路,明确以大院大所、省实验室、龙头企业等技术源头单位作为合作重点对象,推进基金组建。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企业投入+社会资本”的联动支持机制,强化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落地7支成果转化基金子基金,累计合作总规模近4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7倍,投资项目达43个,其中投向五大产业圈项目43个,在杭投资比例占37%,已成功孵育高维医药、西湖烟山科技、强脑科技等多个优秀成果转化项目。

统筹聚力 塑造五大产业新动能

基金聚合,构建接力投资新体系。以杭州科创基金和杭州创新基金两大千亿基金为主体,构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全生命周期覆盖新体系,以“接力投资”实现企业全阶段赋能。重点聚力投资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增强重大产业投资项目承载能力,投资企业超1998家次,赋能培育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218家,超全市总量50%。如临安区启尔机电项目先后引入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自有资金以及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撬动20余家社会资本共同投资。通过“国企—财政”的资金联动、“科创—产投”的接力孵化,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为行业关键细分领域全球前三、国内唯一的领先高科技企业。

贷担互动,升级科创信贷新模式。做精做专融资担保强增信。指导杭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构建特色产品矩阵,加强与杭州银行资源互动、信息共享,有效破解杭州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目前已累计为600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超212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类企业占比超90%,政策周转总额超140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超3亿元。首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担保+银行授信”融资闭环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首创区县风险池模式、银担“28”风险分担机制,为全国担保风险创新模式提供了杭州样本;助力入围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在杭州市滨江区完成发行。

迭代升级科创企业数智评估模型。杭州银行围绕杭州科创金融需求,不断升级科创信贷服务模式,从以银政合作为主的“科创1.0”升级到以银投合作投贷联动为主的“科创2.0”,正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转型,即通过挖掘行业数据价值,探索科创金融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评估模型,提升杭州银行对科创企业发展情况的专业判断能力。在“科创3.0”模式下杭州银行已建成涵盖1165万家企业的科创企业数据库,涵盖“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等方面共285个数据维度,初步形成了科创企业成长性评估模型,不断优化科创信贷服务质效。

区县联动,做强未来产业新引擎。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搭台”作用,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知名机构;加强区县产业基金联动,构建培育风投创投产业集群。2024年以来,杭州资本与各区、县(市)新成立13只基金,总规模突破14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63亿元。围绕构建“基金+特色研究型大学、高能级科创平台、产业龙头公司、产业园区(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1+5”格局,建立“成果发现—验证辅导—路演展示—孵化运营—基金投资”全周期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服务杭州重大平台提质升级。深入推进与国科大杭高院、浙江大学等高能级科研平台等合作,实现基金与平台项目高度协同、精准培育、高质量转化。引导杭氧集团、杭汽轮集团等市属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参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参与新建及整合特色化、专业化的产业园区,丰富成果转化空间载体。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形成科创成果快速转化新模式。

开放聚强 塑造科创服务新生态

打响“十百千万”科创金融金字招牌。指导杭州资本持续实施“打造科创金融生态十项举措、开展百舸计划、组建千亿规模科创基金群、服务万家科创企业”的科创金融“十百千万”工程,完善投、担、周转、小贷等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鼓励探索市场化业务新赛道,研究开启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推动小贷业务标准化,以科技人才小贷业务融合担保业务、科创服务,进一步推动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探索成果转化基金“先投后股”、直接投资以及联合在杭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共同设立并“自主管理”的“院企子基金”等新运作模式;建立成果转化专业团队,加大力度就地转化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的原创性前沿科技成果;支持相关市属企业探索与保险资金、头部机构等合作设立S基金,进一步提升股权投资流动性,打造基金运作产业闭环。

推动政务增值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设。杭州市国资委通过打造金融专窗、金融e站通、杭转中心等平台,与金融要素支持打好配合,不断增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

科创金融服务专员入驻杭州政务增值服务金融服务专区窗口,专业化对接企业的科创金融服务,实现一个口子汇集需求,集成化输出服务。梳理形成科创基金申请、科技担保、科技周转、科创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创综合服务等6个科创增值服务事项。

围绕“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指导杭州资本建成“杭州科创金融e站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项目发掘、企业培育、创新价值和投后赋能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

集聚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优质资源,指导杭州资本与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设立杭转中心,初步形成有杭州标识度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目前杭转中心已构建24小时不打烊智能化服务平台,建立了科技成果数据库及企业数据库,正式入库成果2万余项、需求1万余项。举办杭州市“百名专家、千项成果对接万家企业”和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等活动,推动成果转化签约35项。

推动创新深化协同平台建设。以杭州科创集团一站式科创金融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依托,以社群式创新创业培育生态机制,链接创新、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打造创新深化协同平台和高端深度孵化器。

谋划项目遴选机制、深度培训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多维合作机制、综合服务机制“五大机制”,提升科技创新项目存活率,助推科技创新项目快速成长。

指导杭州资本打造“人才汇聚、专业把控”的智库平台。现已打造上百人的专家资源库,涵盖产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融资服务、政策咨询等专业领域,针对主导产业的投资招商进行项目选择及各项研究。

支持顶级综合性科学期刊《The Innovation》科创资源落地杭州,重点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和青年科学家,发力未来产业和颠覆性技术,推进知名科学家、一线投资人和顶尖创业者协同创新,走出科技成果转化“杭州实践”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