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20周年的民生实践 | 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天下第一秀水”流进杭城千家万户
今年5月,全国水利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2021—2022年度“大禹奖”评选结果揭晓,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榜上有名。
得知消息时,市水务集团首席技术官朱奚冰,再次清晰地回忆起2018年12月26日输水隧洞贯通那一刻。当天上午10点28分,工程12标段完成最后一次爆破,宣告期待已久的千岛湖配水工程输水隧洞全线贯通,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
次年的9月29日,千岛湖配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来自千岛湖的汩汩清泉,出淳安、过建德、穿桐庐、经富阳,奔腾而过113.22公里长的“人工输水长龙”,流入杭城的千家万户。
这是一条搬“远水”解“近渴”的奇妙之河,是一条惠及千万百姓的幸福之河,也是一条最大限度融入自然的生态之河。
巧思和创意在工程中比比皆是
杭州城西的闲林水库,白鹭翻飞,湿烟生碧。这座曾获颁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的水库,最吸睛的并不是湖光山色,而是湖中央那个大大的圆形建筑。它直径120米,像嵌在翡翠上的一颗明珠,又像一个盛满水的大碗漂浮在水库中,只露出一圈碗沿。
这便是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核心枢纽——被形象地称为“超级碗”的配水井。远道而来的千岛湖水,会先流入这个35米深、容积达22万立方米的大碗,经调配后输往杭州各大水厂,成为千家万户水龙头中流淌的清泉。
“这个碗,之前是采石留下的废弃石坑。我们利用旧工程的遗存,将其改建成兼具储水和应急调节功能的配水井。”朱奚冰告诉记者,装水只是“超级碗”最基础的功能,它独具匠心的设计还隐藏着更多的奥秘。
闲林水库作为杭州市的应急备用水库,如果千岛湖水直接入库,一旦遇到水库需要检修维护,千岛湖水就无处可去。“超级碗”解决了这个问题——平时,它与水库相互隔离,千岛湖水只经“超级碗”向市区供水;若配水工程因检修等原因暂停供水,可以打开碗底的连通闸,由闲林水库向碗里供水;如果遇到水库水位偏低,也可以经连通闸由千岛湖向闲林水库补水……多模式组合,使千岛湖水的调度格外灵活。这一被称为“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的“库中库”设计,在国内引水工程中尚属首创,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千岛湖配水工程113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全程未设置任何加压泵站,完全依靠水流自身重力封闭式输水,大大节约能耗,也避免了沿程污染。朱奚冰说,从千岛湖到闲林水库,有30米左右的天然落差,水抵达时还有较大的富余势能。为了减少水流对工程结构的冲击,同时利用余能创造效益,还在“超级碗”边上配套建造了一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约4800万千瓦时,可满足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既缓冲了水流,又回收了能源,一举两得。”
这样令人惊叹的巧思和创意,在整个配供水工程中还有许多。在这条凝聚万千参与者智慧和心血的“神奇之河”全线,先后诞生了9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9项省部级工法。
暗河穿重山 琼液入杭城
淳安千岛湖,全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连续多年稳定保持着Ⅰ类水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进水口就在东南湖区富文湾南端。选址于此,是因为此处湖面开阔,水质稳定,没有旅游航线经过,同时交通相对便利,利于施工。
2015年到2019年间,这里的热闹场景让参建者们至今难忘:湖边,一道220米长的围堰将碧绿的湖水拦阻在外;围堰内,是一个相当于二十多层楼高的深坑;高耸的大型塔吊、来回穿梭的工程车辆、奔忙不停的建筑工人,汇聚成最热火朝天的攻坚画面。
“高达40米的围堰,要做到严格密封不漏水,确保围堰内的干地环境,施工难度极大。”时任杭州市千岛湖原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朱奚冰,回忆起这个省内施工难度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排得上号的工程,还是颇为感慨。
一般来说,水库进水口都是在其未蓄水时候修建,而这次则是要在千岛湖这个早已蓄水的水库里造一个进水口;而难以捉摸的地下溶洞、暗河,也让施工危险重重、难上加难。2016年3月,金竹牌的施工支洞刚开挖不久,就遭遇地下暗河突水,勘探发现,此地有多条暗河贯通相连;一个月后,又挖到了一个巨型溶洞,为了回填它,588吨混凝土被灌入其中,施工团队24小时开工,忙碌了50多天……
朱奚冰说,配水工程邀请了水利部原总工程师高安泽、三峡工程选址地质大师李德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原总工程师汪易森等数位“大咖”多次实地勘查,在专家建议下,最后进水口南移了1公里,调整至非岩溶地区。
“像大坝这样点状的水利工程,可以选取最有利、最稳定的位置施工,但像千岛湖配水这样的长距离线型工程,往往会遇到无法预料的地质情况。”朱奚冰说,在整个工程的16个标段中,像这样施工难度超乎想象的案例比比皆是:
输水隧洞穿分水江段断层区,周围地下水丰富,岩石层薄,透水性强,极易出现涌水、涌泥。施工时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结合水平孔钻探、超前钻孔预注浆等手段,顺利实现穿江隧洞精准贯通;
隧洞在富阳包家坞段时,遇到了地质上的向斜构造区,就像一口锅的锅底,水跟着掘进掌子面走,隧洞里就像水帘洞,抽水机都来不及抽,工人们几乎淋在水里施工,“皮炎平”成箱成箱地买……
地质条件最差的点位,是在富阳的西坞山。“一段数百米长的山体,几乎都是软弱的基岩,像细砂粒一样,普通挖掘机一碰就碎。”朱奚冰说,施工中他们采取全支护、短进尺、分台阶掘进的方式,最艰难的阶段一天只推进50厘米,不到一公里的开挖距离,用了一百多天。
朱奚冰回忆,工程施工的那几年,原水公司全体职工除了做后勤保障的,几乎都扑在工地上。公司6个领导,除董事长统筹全局外,每人负责一个工区,而总经理和她这个总工,除了负责自己的工区还要跑全线,“只有开会决策讨论,才会回杭州公司总部。”
从2014年12月24日首批标段开工,到2019年9月29日正式通水,5年多来,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和建设工人“以工地为家”,默默奉献,换得来自“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的汩汩清泉,流入杭城千家万户。
破解“水乡水安全”的难题
烟柳如画的西湖,曲水寻梅的西溪,惊涛似雪的钱塘,无不彰显着杭州的“水韵”气质。但杭州也曾是国内少有的无大型水库作为饮用水源、依赖江河供水的大城市。杭州自钱塘江下游取水,上游流域面积4万平方千米,流域内人口超千万,企业上万家,开放式水源地易受污染。此外,钱塘江涌潮造成的咸水上溯,也时常对饮水安全构成影响。
千岛湖配供水工程,使杭州的城市供水格局从以钱塘江为主的单一水源供应,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彻底破解了“水乡水安全”的难题。而对它最初的构想,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2011年,杭州市为全面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原水水质、优化水资源配置,决定启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前期研究工作,邀请10多家省内外权威专业机构和高校,开展了长达3年深入调研和多达49项专题论证。通过全面采集数据,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工程水资源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新安江电站优化调度等多项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决定实施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并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分为配水工程和供水工程两部分。千岛湖水经由配水工程来到闲林水库,再经由供水工程九溪线、城北线、江南线三大管线输送到各大水厂。目前,九溪线、城北线均已全线贯通,江南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及下沙、丁桥、之江、闲林、良渚等城区的居民,都喝上了千岛湖的优质水。
除千岛湖配水工程外,市水务集团也对旗下的南星、清泰、九溪、祥符、赤山埠等各大水厂进行了饮用水供水技术改造,使出厂水质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上进一步提升。“我们当时还在九溪水厂新建了一座日处理量100吨的微型水厂,像一个模型,来验证原水转换的最佳处理方案。”朱奚冰说,这座水厂至今还保留着,成为市水务集团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杭州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老旧供水管道。而作为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安全保障,杭州连续三年将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18年至2022年6月,市水务集团完成各区委托的242个二供小区施工改造任务,根据第二轮改造计划等,市水务集团已累计改造通水261个小区,超额完成节点目标。
杭州市还专门为工程立法,明确供水与水质保障的重要性。2016年正式出台《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管理条例》,要求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组织推进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地及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中长期保护规划并组织分步实施。这也是杭州市第一次为重大民生工程专门出台一部法律。
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开凿六井,将西湖水引入城市,才有了日后杭州“参差十万人家”的繁荣。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杭州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通水这惠及千万百姓的重大民生实事,成就杭州建设新时代“一流城市”的愿景,实现让人民美好生活“有点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