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杭州)党建联盟助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发布日期:2021-11-16 11:19 来源:市国资委浏览次数: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市运河集团依托“一馆一基地一线一平台”,成立大运河(杭州)党建联盟,联盟涵盖属地街道、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媒体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联盟共建作用,不断助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建设。

一、小河文化公园建设强推进

小河文化公园是运河集团投资开发的“小而美”地标建筑景观项目。该项目位于拱墅区核心地块,周边居民区密集、游客众多,场地唯一进出道路小河支路最宽处不足6米,渣土车审批、运输难度极大,同时恰逢国家用电调控政策,混凝土等主材产能不足,施工进度受限。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市运河集团充分协调联盟单位成员,多次召开联盟座谈会,得到了城管、渣土办、交通、环保、质检站、区城建发展中心、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的支持,通过以市城管局渣土办牵头,以水陆并进出渣土的方式,推进项目临时土方外运工作。目前小河文化公园项目已完成所有土方开挖外运,底板浇筑基本完成,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二、运河湾TOD项目审批做优化

运河湾TOD项目利用运河文化、水域景观、工业遗存等要素,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TOD示范项目,作为杭州市八个TOD先行示范项目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联盟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践行“民呼我为”、“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要求,通过创新审批模式、优化过程环节等举措调整,将城市设计、控规调整工作由原来的分步报批,调整为二合一审查模式,并要求城市设计同时态做到选址论证深度。这一工作模式的创新,大大缩短了运河湾TOD项目的报批时间,使集团顺利完成城市设计、选址论证、控规调整三合一审批,为项目的整体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土壤水体治理新模式

杭钢半山基地34个污染地块中,涉及地下水污染的有13个地块,存在2年长期监测风险,其管控与修复周期更长,难以支持大城北总体开发进程。市运河集团积极争取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等联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探索“水土共治+开发利用”同步推进模式,将地下水修复范围内的土壤及地下水视作一个基坑,对全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清挖清除,防止地下水污染反弹,按照“治理完成一块,启动一块”的原则,对“水土共治”基坑进行效果评估。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等专家的论证,“水土共治+开发利用”模式技术在市运河集团土壤水体治理上得到了充分运用。

四、绿道提升改造从民意

绿道建设是省、市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市运河集团通过“线上+线上”两种方式,在杭州市大城北规划展示馆和杭州市城建陈列馆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得到了浙江日报、人民网等20家主流媒体和联盟媒体的支持和转发,线上阅读量达54.61万人次,线上线下征集市民意见74条。市运河集团对征集的意见进行汇总梳理,对契合度高的47条市民意见融入提升方案中,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分工实施”的要求,抓紧抓实大运河绿道(运道)新建和提升工程,切实为民办实事、用心解难题。

自大运河(杭州)党建联盟成立以来,已有近百个党组织2800余名党员加入联盟。下一步,市运河集团将持续发挥联盟“资源联通、多方联动、数智联合、活动联办、服务联手、亲清联建”的作用,不断助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样板和大城北规划建设。